印度手机产业崛起,猎物终成猎手?

早在去年6月,印度传出要求在印度的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应由印度籍人士担任,以及在印度本土组装并免费向印度分享技术。 现在印度更进一步。印度塔塔集团将收购vivo印度的股份,要求OPPO、vivo出售旗下子公司,至少让出51%股权,否则将无法在印度继续运营。根据金融界的报道,vivo印度公司与塔塔集团的洽谈已经进入后期了。要不要卖,已经不是vivo所能主导的了。 这意味着一旦交易完成,那塔塔集团将成为真正的第一大股东,掌握话语权。Vivo在印度的业务就是印度公司了,vivo子公司未来的经营与决策,印度人说了算。 不止vivo,据说OPPO也遭到印度要求必须剥离子公司,将大部分股权交于印度公司运营。 印度霸凌中国企业,其实是无视国际法与商业基本原则,但现在的情况是国产厂商进退两难,而印度手机产业已经崛起,所以印度有恃无恐了,猎物已经成长为猎手。 印度手机产业崛起,猎物终成猎手 在中国手机群狼眼里,印度就是一块大肥肉,是猎物。它具备与中国市场类似的发展潜力,加上印度的制造业落后,中国厂商进入印度,那是降维打击。在前期,也确实吃到了红利,并且数年内就打败了印度第一大本土品牌Micromax。 印度最早通过关税控制手机整机进口,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布局,但没有在印度建厂,印度的布局,主要是从华强北买手机元器件回去组装成自己的品牌。 为了抢到足够多的肥肉,中国手机厂商不再满足于从国内进口元器件的模式发展,开始大规模在印度建厂布局产业链,这背后也源于印度调涨关税、招商引资打造“印度制造”战略的推动。 2017年12月印度政府将手机整机进口关税从10%提高到15%。2018年2月,印度又再次将手机整机关税,从15%提高到20%。 vivo受到印度招商引资的吸引,2014年就开始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前往印度开始办厂。到了2021年,vivo已经发展到印度排名第二的手机销量品牌,在印度工厂的产能已达每年6000万部。 在高度增长的2014年~2021年,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深耕产业链、大量建厂落地的关键几年。 而在近两年,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业务走向成熟,也带动了印度手机厂商自行组装、研发、制造智能手机的能力。 印度开始动用《外汇管理法》《防止洗钱法》等对中国厂商严格审查,从冻结资产、拘押高管、甚至“暴力”动作以及要求高管换印度籍等理由,对厂商重拳出击。 2022年,印度曾经封禁vivo在印度23家关联公司,冻结46.5亿卢比,同时认定6247.6亿元卢比营收逃税,羁押多名高管。 原本很多中国厂商想在印度进一步布局,而印度的种种行为让中国厂商集体转向收缩。 有消息指出,今年4月份,vivo就取消了在新德里、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的中国代理商,转而设立由印度经销商主导的销售网络。 vivo已将位于大诺伊达的生产设施移交给BPL,这是Micromax的子公司。而Micromax正准备在该工厂开始生产智能手机,以达成印度政府的“国产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手机产业已经壮大起来,印度《经济时报》5月23日报道, 2023~2024财年(印度财年到Q1)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高达156亿美元、增长同比42%,一跃成为印第四大出口产品。 而中国手机出口则在大幅下滑。今年第一季,河南进出口大幅下跌23.4%,受到国际环境及手机产业转移到印度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富士康出口金额下降58%。 从今天现状来看,印度手机产业正在成型,苹果在印度的供应链建设在稳步推进,印度制造的iPhone已经卖向全球。 目前,印度电子产品年出口额为1250亿至1300亿美元,因为手机制造产业链的能力可以发展家电、数码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回头看,印度先招商引资,让中国企业培育产业链,到后期强行要求安插公司高管,冻结资产甚至收购公司,快速获得产业技术配套。 在过去一众厂商眼里的猎物,已经成长为猎手。印度目前的行为类似开始收网,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深度布局,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事实上,中国手机供应链厂商开始减少对印度市场的投资。比如闻泰科技就终止了印度智能制造产业园原本的15.75亿的募投项目,但是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工厂的技术人员正在增加,本地化培养的人数也比以前多了。 我们正送给印度一个大产业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完全放弃很难,现在要做的是,只是止损。但现在vivo等企业被出售的现状来看,其他手机公司或已在瑟瑟发抖。 印度手机产业链已经成型,不可小觑,但中国企业的反思还不够多。 事实上,整个美国硅谷如今已经在反思印度病的问题,他们发现,在美国硅谷的很多公司,印度人具有惊人的自我繁衍能力,一个印度高管来了,后面都会招印度人,把公司搞成家庭作坊。 有加拿大网友吐槽,加拿大的公司全被印度人占领了,印度人却是只支持印度人,有印度人优先的原则。而且印度人做事的风格太浮夸了,吹得天花乱坠,但创新一塌糊涂。 根据外媒报道,目前硅谷很多大公司,已经有意地开始控制和减少印度人,尤其是高管的数量。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宁愿支付3.7亿元,也要辞退印度高管!根据环球时报此前报道,马斯克解雇了在印度超90%员工。 从如今中国企业在印度的遭遇,其本质与印度硅谷高管的反思方向类似。 中国企业在过去已经做出了许多让步,例如在印度运营公司高管全部由印度人担任,中高层也都是印度人,同时又建立工厂帮助就业。但即便这样,印度还要更进一步,收购中国企业,彻底的印度化。 为啥印度不用担心自己的营商环境吓退一众投资者?因为印度坐拥好的国际环境,欧美都在扶持印度,加上他们巨大市场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也看到了国际舆论与环境对印度有利,vivo被迫出售公司,可能只是开了个头。 伴随着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被完全印度化,交出掌控权之后,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这么多年在印度的布局,可能最终结局是半卖半送给了印度,成就了印度的一个大产业。 现在中国企业为了在印度求生存,正在加派技术人才实现本土化培养,这意味着印度策略的成功以及中国厂商内卷压力导致出海缺乏真正的长远战略与智慧。 中印未来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会越来越明显,印度的电力和印度汽车销量都位居全球第三了,手机产业链也在拉近距离,在印企业现在要担心的是,能不能把核心技术抓在手里。 保留核心技术之外,国内企业在AI智能化制造方面需要加快脚步,手机产业链要向高精尖升级,抢占先机,因为一个事实很明显,未来印度可能是中国手机产业链最强大的对手,中国企业要清醒过来了。 中小企业出海的蜜糖与砒霜 不出海,就出局。 2024年,国内企业又迎来了一波出海浪潮。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开展海外业务的企业总数约有75万家,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但相比以往,这一轮出海浪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企业并非完全的主动出击,而是有相当多“被逼无奈”的成份在里面。内需不足的问题持续困扰着中国企业,去海外找到更多市场是必然动作。再加上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外资撤离、部分制造业转移的现实问题,都导致一些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海外。 但出海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以收入的角度衡量,A股上市非金融石油石化企业收入排名前1/4的公司,自2022年以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由13.8%上升至14.2%,而收入排名后1/4的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反而从13.3%下降至12.1%。也就是说,即便是小型上市公司——也可以称之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们,也是在出海业务如火如荼的当口获得了并不如意的实际表现。 究其原因,除了常见的资源和资金不足、本地化困难以外,汇率、法律和政治等各方面的风险、平台的盘剥、用工问题、供应链问题等都是中小企业在出海之路上需要面临的挑战。 不论是看到出海的机遇,还是被迫出海谋生,这些挑战和风险,都是中小企业需要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的。 一、机会 国内市场,对于国内大多数行业的产能来说,确实是相当饱和了。 最典型的如光伏行业,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占全球50%,但组件产能占到了全球的80%。此外家电、纺织服装、工程机械、建材、通用设备等成熟行业的情况也都基本类似。这些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面对国内早已饱和的环境,出海基本上成了必选项。 除了需求饱和,国际供应链的调整也是一个大问题。 过去多年,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供应链合作紧张,不少企业都不得已选择将工厂迁移到海外,来增加自己订单的稳定性。另外,如今美国推行友岸生产、近岸生产和供应链多元化,引导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太、墨西哥等地;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要求他们的供应商必须在海外建一个备选厂,供应商们因此不得不跟着跨国公司的订单转移。 近两年,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地包括了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调整的结果。其中比较典型的行业是汽车零部件、电子和通信行业。 这些出海的热门行业和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70%,已然成了出海的主力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出海的机会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机会,是可以依托于供应链走出去,而不需要太多扩展市场的压力和风险。这一点在制造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近年,一些大规模制造型企业接连在海外投资建厂,包括亿纬锂能、国轩高科、长城汽车等大型公司近两年均在东南亚建厂布局,这些企业带出去的不只是产品,还有相关的一系列供应链企业。 2024年2月,位于泰国罗勇府的新泰车轮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投料生产,主要生产品牌铝合金锭,以及高强、高韧、高导电、高导热等新材料产品,为当地汽车客户做配套供应。随着中国新能源车布局泰国,公司在泰国本地市场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而像这家公司一样,依托龙头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出海的企业,近年来在国外不断增加。 … Read more

vivo遭遇印度“杀猪盘”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vivo印度公司正与印度塔塔集团(Tata)洽谈,由塔塔集团收购其多数股份、成立合资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营销网络在地化,以达到本土化的目的。 该报道称,目前双方洽谈已进入后期阶段,塔塔集团对收购案非常有兴趣,vivo印度公司则希望塔塔能提高收购价格,但双方尚未达成最后协议。 对此,vivo方面向中国媒体表示,(对相关消息和说法)没有回应。 这是自2023年底vivo两名高管以涉嫌洗钱为由被逮捕又释放后,vivo印度传来的最新动向。 Canalys数据显示,vivo以2610万部的出货量位居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二位。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2024年第1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8%,vivo凭借19%的市场份额占比拿下销量第一。 将辛苦打拼下来的家业拱手相让,并非vivo的本意。但是为了在印度市场继续生存,vivo可能不得不做出让步。 一 手机圈曾经流传着一则轶事,vivo在准备进入印度市场前,曾委托一家咨询机构做研究报告,那家研究机构当时给出的建议是:印度对待外资习惯先引进后“关门打狗”,建议慎重进入。 vivo在收到报告后,便不再与那家机构再次合作。显然该建议并不令公司高层满意。 毕竟当时国内智能机市场日渐饱和,谁也不想放弃印度这个增量市场。 201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3.89亿部,同比下降8.2%,市场占有率达到86%,其中安卓手机出货量达3.49亿部,同比下降12.4%,占同期智能手机出货量的89.7%。手机出货量下降源于中国手机的渗透率提高,到2014年11月末,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2.8亿户,普及率在95%上下,用户增速放缓。 而当时9亿印度手机用户中,只有1.2亿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和强手如云的中国市场相比,彼时的印度手机市场里三星和诺基亚占据了市场份额近6成,剩下的4成则被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Karbonn与苹果手机所占据,且无论哪个品牌,其智能手机基本在中国生产。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多年以来的“世界工厂”中国,2014年前后正从“人口红利”向着“人才红利”转变,劳动力平均年龄出现明显增长。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在劳动力方面就显示出了“年轻”优势。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是28岁,15~59岁年龄组的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高达80%。 2014年,莫迪出任印度总理。为了提振印度工业水准,他上任当年提出了“制造业计划”。上任伊始,莫迪在厂房、土地、税收等方面向外资企业进行大幅让利。一边是潜力巨大的市场,一边是投资优惠、成本低廉,吸引了全世界企业的目光。据统计,2014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创下了小高潮,达到451亿美元。 也是在这一年,vivo创始人沈炜前往印度考察。2015年,莫迪政府推出了旨在推动手机产业发展的“分阶段制造计划”(PMP),拿出关税豁免政策吸引外资建厂。 2015年,vivo选择大举投资在印度自建工厂,铺设门店。 虽然那个研究机构的报告未能劝住vivo,但vivo也记住了它的提醒。 为了避免被印度“关门打狗”,vivo很早便喊出了拥抱本土市场的口号,即“More Local, More Global(越本土,越全球)”。 统计显示,vivo是在印度投资最多的手机品牌之一,其在印度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已经接近在中国两家工厂的规模,针对印度市场还推出了具有屏下指纹和升降摄像头功能的手机。营销上,vivo冠名了印度民众最喜欢的板球比赛,签下了宝莱坞明星阿米尔·汗作为品牌代言人,充分迎合印度消费者审美。 vivo试图用向印度民众示好、捆绑各利益群体的方式,做到尽量“本土化”,以避免以后被印度当局“收割”。 二 在最初几年,vivo和中国友商一同在印度市场狂飙突进。2019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58亿台,小米以2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Realm、vivo、OPPO挤进前五位。 也是在这一年,莫迪成功连任,开启第二个总理任期,他誓言要在2025年前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 相比第一个任期的拉拢,这一次,莫迪的政策却出现了大幅度转变。 实际上,印度政府在2017年就进一步加大对进口整机和零部件的关税征收,提升产品附加值,意图推动产业本土化发展。 2020年,莫迪提出“自给印度”倡议,推出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IL),扶持印度本土企业,推出26000亿美元的产业激励计划,鼓励半导体、电子制造和汽车等产业发展,摆脱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 随后,针对外资企业轮番的政策围剿大举压上。 印度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的理由陆续封禁了超过200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彼时,印度是Tik Tok最大的海外市场,月活用户数高达1.5亿,印度分公司员工数超过2000人,一切成果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 同时,多家中资企业相继陷入“税务”“洗钱”风波,印度政府以查税、冻结资产、限制员工签证等各种名义轮番为难中国手机厂商。2023年,印度政府甚至找借口扣押了小米48.2亿元的资金。 2023年年底,印度执法局以反洗钱调查为由拘捕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员工包括vivo印度公司临时CEO和CFO。vivo的本土化策略还是并未能换来一张“护身符”。 但尽管遭遇了不公平待遇,vivo并不愿意放弃印度市场,选择了妥协。2023年4月,vivo表示2023年底再投资110亿卢比,进一步扩张公司在印度的制造能力。 面对vivo的妥协和示好,印度政府的高压政策并没有退让。消息称,印度的要求是厂商要建立起以印度为中心的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包括本地渠道。可以说,印度明摆着就是要把外资已有的成果据为己有,用强制手段将外资变为“印度制造”。 据媒体报道,从4月起, vivo在新德里、旁遮普邦等地区已经转为与印度企业进行代理合作,vivo位于大诺伊达的制造工厂也被印度本土科技公司Micromax的子公司接管。 vivo印度发言人颇为无奈地表示:“vivo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将有助于品牌与政府的愿景保持一致。” 在高峰期,中国智能手机在印度的市占率高达74%,本土品牌几乎被“团灭”,所以,印度不断地调整政策来限制中国智能手机在印度的发展,利用《外汇管理法》《防止洗钱法》等对中国手机企业进行税务及合规性调查是印度政府惯用的手段。 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手机品牌不断在印度设立生产工厂,印度的手机制造业也迅速发展壮大。2014年,印度智能手机78%依赖进口;而到2023年,在印度销售的99.2%智能手机,均产自本土。 可以说,印度凭借市场规模、成本优势在近几年吸引了无数企业前去抢占市场。在中国手机企业帮助印度完成市场培育后,印度政府还是按捺不住,终于露出了行事方式,前一秒还是“热情欢迎”,后一秒就成 “关门打狗”,印度毫不掩饰地无差别“打劫”中资,空手套白狼的意图溢于言表。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这一次,估计vivo会想起十年前那份报告的苦口婆心。 三 某种程度上,vivo选择塔塔或许也是在众多选择中找到了相对折中的妥协方案。塔塔集团是印度老牌财团,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就通过跨国贸易发家。从英国殖民者到圣雄甘地再到无论印度领导者是谁,塔塔在这一百多年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023年11月,塔塔集团旗下子公司Tata Electronics以1.25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台湾纬创在印度的本地业务,成为首家可以代工生产iPhone的印度公司。另外,塔塔集团也在与和硕商谈收购其印度工厂的多数股权。 有媒体预测,下一个被印度官方架着上塔塔谈判桌的外资企业很可能是富士康了。 在塔塔的整合下,印度境内的智能手机流水线或将迎来一波资源共享,反而可能有利于刺激印度智能手机消费持续增长。 相较于印度其他几大财团,塔塔可能确实是更好的合作对象,因为其和莫迪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如果介入的是安巴尼或阿达尼,那么外资大概率是彻底要为这两大巨头做嫁衣了。 今年6月,在经历漫长的大选后,73岁的莫迪第三度当选印度总理。 莫迪能够连任印度总理最大的招牌是他带领印度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2014年,印度的经济位列全球第十,2023年,印度经济已经增长至全球第五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8%,全年增幅有望达到8%,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 在莫迪第三任总理任期的就职宣誓仪式上,印度两位顶级富豪穆克什·安巴尼和高塔姆·阿达尼携家人现身支持。 阿巴尼和阿达尼被戏称为印度的“AA制经济”(这个简称取自二人姓氏首字母),两个人的收入占印度GDP的4%,资产占印度上市公司的25%。 莫迪、安巴尼和阿达尼都是古吉拉特邦的同乡。在印度人的固定印象中,古吉拉特人的标签就是“做生意厉害”。 … Read more